風吹一片葉
萬物已驚秋
立秋,是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之第十三個節(jié)氣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在每年公歷8月7、8日或9日?!傲ⅰ保情_始之意;“秋”,意為禾谷成熟。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霓D折。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,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(jié)氣。立秋還處在暑熱之中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個節(jié)氣(處暑)才出暑,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。正所謂“熱在三伏”,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“三伏”期間,“三伏”涉及大小暑與立秋、處暑四個節(jié)氣。
進入秋季,意味著降雨、濕度等,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,趨于下降或減少。季節(jié)轉換,南方地區(qū)的降雨量、干濕度等變化明顯;北方地區(qū),變化明顯的是氣溫。進入秋季后,在自然界中,陰陽之氣開始轉變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,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。立秋表示季節(jié)轉換的開始,但并不表示氣溫會立即下降?!叭敝械哪┓€在立秋節(jié)氣之后。
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并不是在立秋節(jié)氣,真正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節(jié)氣之后。立秋后,還有“秋老虎”。“秋老虎”大多發(fā)生在每年公歷8月下旬至9月,這段時間通常是每年處暑后半個月左右,有時會持續(xù)一兩個月。但“秋老虎”不一定每年都出現(xiàn)。氣象資料表明,這種炎熱的氣候,往往要延續(xù)到九月的中下旬,天氣才能漸漸涼爽起來。
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也是古時“四時八節(jié)”之一。立秋時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在古代,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后,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,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,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谷,以慶祝辛勤換來的收獲。此外民間還有在“立秋”這天“貼秋膘”、“咬秋”、“啃秋”等習俗。
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?!币灿杏忧锾斓絹碇?。
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
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(xiàn)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(qū)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(tǒng)農俗現(xiàn)象。
一直以來,在中國廣大農村,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。還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嘗新、奠祖的風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陳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飲等風俗。
乳鴉啼散玉屏空,
一枕新涼一扇風。
睡起秋聲無覓處,
滿階梧桐月明中。
立秋摘花椒,白露打核桃。
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軟棗。
【模版版權說明】
排版:135編輯器
文字來源:百度百科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AB%8B%E7%A7%8B/9465
(僅做占位,使用需替換)
圖片來源:135攝影圖(ID:59405)
設計元素:135編輯器樣式改制
頭圖:135編輯器
藝術字:藝術字“立秋”(ID:162504)
藝術字可修改顏色不可替換文字
藝術字“節(jié)氣”(ID:151029)
藝術字不可替換文字與顏色
貼紙:135編輯器
不要空腹或飯后立即運動,建議飯后1小時再動;避免口渴時猛灌水,建議少量多次,每次100-200毫升;不要忽視身體信號,出現(xiàn)頭暈、心悸、關節(jié)疼痛,立刻停下來休息。
全民健身日的意義,在于讓更多人走進運動、享受運動。希望大家能帶著科學的運動理念,將鍛煉融入日常,在汗水與堅持中收獲健康體魄,讓運動成為生活中最動聽的旋律,讓全民健身的氛圍持續(xù)升溫,讓健康的生活方式惠及每一個人。